人民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意蕴与优化逻辑
北碚政协&西南大学 阳 泽
摘 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政治民主的高级形态,将引领中国政治民主发展新进程,对人民政协进一步走向成熟定型具有多方面的政治引领价值。人民政协具备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基因,承载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内在使命。要有效推动全程人民民主发展,人民政协需要坚持两大政治支柱,做好三大政治协同,强化四大政治职能,完善五大政治建设,整合六项政治赋能。人民政协将在有效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中走向更加成熟和定型。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政协;政治意蕴;优化逻辑
在人类政治活动史上,或许没有什么比民主更能激活人们的政治想象,也没有什么比民主拥有更广泛的国际共识。民主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诉求,是文明国家的核心标志,它既是政党制度产生的基础,也是政府治理的合法性前提。人民民主最早出自共产主义宣言,如今已成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思想,进而揭示人民民主是真实而完整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资本主义选举民主的根本超越,它必将引导中国政治民主的新进程,赋予中国社会发展以新动能。人民政协是中国政治民主的重要载体,是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推动者。人民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意味着人民政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环,也意指人民政协在其整个政治活动中都要体现人民民主。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指引,人民政协必将快速走向制度成熟定型;人民政协蕴含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基因,故应努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愿景成为社会现实,让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圆梦在中华大地。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政治民主的高级形态
民主是个现代意味很浓的概念,但却有很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民主要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它是民主的朴素形态。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催生了以选民选举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民主,其后出现了基于三权分离和制衡体系的美式民主。二十世纪初的共产主义革命产生了人民民主思想,并成为社会主义社会最重要的民主信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对人民民主本质的诠释,也是对人民民主的发展。纵观人类民主发展历史可知,美式民主远非民主历史的终结,全过程人民民主才是政治民主的高级形态。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伴随人的完全解放和充分发展
民主不仅出自制度设计,也来自对人的能力信任,故而民主不仅是权力的伸张,也是能力的表达。人的自由与理性构成最基本的民主胜任力,因此民主的进步总是伴随人的逐步解放与更高发展。尽管古希腊城邦出现了最早的民主,但因为没有经历普遍的人的觉醒,故而民主只能局限于极少数能胜任的人,同时也只能采取简单的民主形式。伴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欧洲出现了思想启蒙运动,开启了普遍的人的觉醒历程,更多的人由此获得民主胜任力,民主由此被推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受制于资本控制和阶级剥削,人的解放和发展并不彻底和充分,因此人的自由和理性也并不完整,所以资本主义民主基本停留于选举民主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物化形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享状态,其以人为主的发展理念和消除剥削的制度设计解除了一切阻碍人的解放和束缚人的发展的制度障碍,故而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的民主胜任力上已具备全过程人民民主条件。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来自更加先进的社会制度设计
特定社会的民主水平既与人的民主胜任力有关,更是社会制度刻意设计的结果。在阶级社会,一切制度设计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是为了巩固贵族阶级的利益,故而只有占人口少数的贵族们才享有民主;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设计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时如果让人民全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充分表达利益诉求,显然不利于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故而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让更多的人有民主机会,但这样的民主机会基本局限于选举政治中,其选举民主的特点是无论选出的是谁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言人,但选民自己却要为自己的选择承受代价,所谓民主就沦为保障你的选择但不保障你的利益,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政治选举和政治利益的分离凸显其民主的片面性和虚伪性。社会主义社会消除了剥削阶级,一切制度将服务于所有人的利益,为了保障所有人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制度设计欢迎人民或其代表全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充分表达利益诉求,故而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人民的政治民主与政治利益统合起来,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民主不是装饰和炫耀,而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充分民主的四大超越特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其提出既是为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发展指引新方向,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力量,也意在对话和交锋对中国政治制度步步紧逼的西式民主。相比西式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充分民主的四大超越特征:一是全人民性。自诩民主国家的西方社会,其实并非所有人都享有民主权利,譬如欧洲的移民和美国的少数族裔就有很多就不具备选举权,而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不分地域和种族地覆盖所有中国公民。二是全权力性。西式民主实质是一种选举民主,广大公民仅仅享有选举权,而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赋予公民不止选举权,还有参政权和监督权等多种权力,并同时认为国家政治机构的所有权力都是来自人民。三是多形态性。西式民主只有选举民主这单一形态,选举完后民主即宣告完成。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国家各种政治机构和政治活动统合在一起,其人民民主因政治机构和政治活动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多样的形态。四是高协调性。西式民主充满矛盾,常常顾此失彼,美国的三权分离采取制衡方式调解民主矛盾,却让民主成为政治内耗。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视民主在进程中各环节的衔接,以及在不同群体中的利益协商和在国家不同政治机构中的协同配合,使民主呈现出高度协同性并演化成强大的政治合力。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对人民政协的政治引领
人民政协是中国政治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主义制度设计所使然,也为中国民主革命所成就。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政治民主的高级形态,对人民政协具有重要的政治引领价值。
(一)强化人民政协的为民服务宗旨
人民政协不是具有独立政治利益的政治组织,而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来行使政治职能。人民政协对人民意愿与利益愈是关注,其联系人民和代表人民便愈明显,人民政协的政治属性也便愈正确。一旦背离为民服务宗旨,人民政协要么演化成自我利益组织,要么成为碌碌无为政治附庸,两者都意味着人民政协走向政治异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人民意愿全面化和将人民利益系统化,它强化了人民政协为民服务的持续性和完整性,使人民政协具有更深刻的人民性和更强大的政治助力,避免人民政协人民性的减弱和政治助力功能的衰退。
(二)拓展人民政协的国家治理效能
国家治理效能涉及为了谁和依靠谁。如果“为了谁”的目标定向错误,那么国家治理效能定然归零,如果“依靠谁”的力量比较匮乏,那么国家治理效能难免下降。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了一切国家治理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使人民政协的国家治理能紧紧围绕人民利益展开,使其国家治理有正确的目标定向;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也确立了人民作为国家治理的主力军地位,使人民政协的国家治理有广泛而可靠的支持力量。说到底全过程人民民主促使人民政协在其国家治理中能够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和一切依靠人民,从而极大拓展了它的国家治理效能。
(三)提升人民政协的民主政治话权
西方国家长期霸占民主话语权,藉此中国成为西方民主话语攻击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了拥有相对较长的民主政治历史,西方民主话语霸权的树立主要是将选举民主打造成一种直接和直观的形式,直接指给人的印象是国家总统是由选民直接选出,直观指整个选举过程从候选人演讲拜票到选民投票都营造巨大声势,从而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尽管选民无法介入选举政治最核心的部分,但投票选举的直接和直观仍制造出民主是真实的错觉。人民民主采取了多样化的民主形式,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即是其一,但它们都很难做到像选举民主那样直接和直观。全过程人民民主将民主形式的丰富直观和民主实质的利益获得统合起来,在其引领下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在程序民主的基础上强调全过程,将一次性民主发展为连续性民主,将西方民主选举的“小视频”发展为中国民主全过程的大制作,从而拥有更强大的民主政治话权。
(四)促进人民政协的政治行为协同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复杂性,它打破了依靠单一政治机构和依靠一次政治活动来进行的简单化民主模式。全过程人民民主还具有统一性,即整个政治过程都要围绕人民民主进行。人民政协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指在人民政协内部要将人民民主贯彻到底,也指人民政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环。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复杂性来说,要全面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非人民政协这一政治机构和一次性政治活动能够胜任;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统一性来说,人民政协是践行人民民主的众多政治机构之一,但人民政协相对其他政治机构并非完全独立起作用。故而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了人民政协与其他政治机构的配合,促进了人民政协政治活动与其他政治活动的协同。
三、人民政协蕴含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基因
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因此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国家,新中国建立以后,判断中国社会制度运行的好坏体现在是否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来看,追求人民民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是其最重要的愿景。人民政协诞生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建立人民民主国家的重要推力,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协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同时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所以人民政协从其诞生到核心追求都与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相连,都与人民民主命运与共,故而人民政协本身即蕴含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基因,这赋予人民政协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中以特殊使命和独特功能。
(一)人民代表的广泛性
人民政协是代表人民的政协,人民对政协的属性和功能具有根本规定性。从组成来看,人民政协是由多个界别及委员组成,不同界别和委员代表不同领域人民参与政治协商,实现各自最优政治利益。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界,其任职条件除了所在领域具备较大社会影响力外,更要有责任担当和能够代表人民发声。人民政协的界别类型相对稳定,但会根据新阶层和新人士的出现而增设界别;同时针对政协委员的进退和转界有灵活的制度,不再有代表性的委员会及时退出,更适合别的界别的委员会被及时调整其界别归属,所有这些制度安排都是为了保证人民政协拥有更广泛的人民代表性。
(二)民主形式的多样性
人民政协是中国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人民民主是多党合作的核心主题。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除了体现协商民主这一主导性民主形式之外,还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反映社情民意、提交提案等,即使协商民主其形式也很多,包括政党协商、界别协商、调研协商,以及互动式协商和非正式协商等。从时间上来看,人民政协的人民民主既反映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民意反映、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也反映在两会期间大量而集中的民意传递与建言上达。人民政协是不断创新的政治组织,其民主形式随着时代变化而推陈出新,进一步保证了其民主形式的多样性。
(三)利益表达的丰富性
人民政协并无自己的利益,其存在的理由是代表人民并且为民谋利。在某种程度上,人民利益有多广泛,人民政协的触角便会伸得多远,其为人民的利益表达就有多丰富。总体来说,人民政协代表的人民利益可分两大类:一类涉及国家重大发展任务和事项,它们代表人民的重大利益,人民政协通过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等形式来表达和守护人民的利益;一类涉及日常民生实事,这类事件往往细微而多样,它们体现了人民利益的繁杂琐碎,但在人民政协看来民生无小事,即使事多而微也要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和考察调研等形式来为民伸张和争取利益。人民政协是利益的敏感者和积极争取者,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民。
(四)政治介入的深刻性
人民政协并不是政治摆设,其对中国政治介入的深刻性有四个方面的重要体现:一是从政治体系来看,人民政协同党委、政府和人大这三大政治机构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系;二是从标志性政治活动来看,每年全国“两会”(人大和政协)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三是从所起政治作用来看,人民政协直接参与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更是发挥了促进政治稳定、强化政治民主、推动国家治理和推进政治文明四大功能;四是从国家领导人给予的政治认可来看,我国历届国家领导人都高度赞许人民政协价值及所起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人民政协寄予深厚期待,多次发表关于人民政协的重要讲话,最近更是直接指出应进一步增强和改进人民政协的工作。
四、人民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化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政治民主的高级形态,是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它既是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美好愿景,也是当下中国政治民主的实践指南。人民政协是中国政治民主的重要体现和积极推动力量,其本身即蕴含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基因,因此积极践行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是人民政协的内在使命。
(一)坚持“人民至上”和“党的领导”两大政治支柱
在人类政治民主发展历程中,不乏有国家和政治家曾提出过美妙的民主设想,但终因民主事业过于复杂和艰巨而不了了之。反思历史上民主总是被虚化的原因:一是缺乏一贯“尊崇人民”的政治信念;二是缺乏始终“代表人民”的政治力量。将人民虚化或者选民化,以及对人民的情感三心二意,或者态度左右摇摆,就很难将民主事业坚持到底。同时如果没有代表人民的稳定而统一的政治力量,政治城墙上总是不断变换大王旗,那么民主事业同样难以持续深入。相比其他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无疑是更加复杂且艰巨的事业,坚持“人民至上”和“党的领导”是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两大政治支柱。人民政协要推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持“人民至上”政治信念,惟此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才能对民主事业有坚定不移的态度。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中,人民政协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党,是值得人民信赖和托付的党,党的领导对于统筹和稳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至关重要。人民政协要接受党的领导,自觉汇入到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洪流中,惟此才能不迷失方向,才能事半而功倍。
(二)做好与党委、人大和政府的三大政治协同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广泛而持续的人民民主,这种兼顾到所有人的同时可持续的民主,无疑需要极高的政治协同艺术。自诩是世界民主榜样的美国,采用权力制衡原则来预防民主出现倾斜,结果要么因为相互抑制而减少了总体民主,要么因为互不让步而出现民主僵局,当然在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是总体民主的减少还是出现民主僵局,受损的还是普罗民众。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体系是由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大机构组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四大机构又各司其职,它们彼此支持而非相互制衡,构成高度协同化的国家治理格局。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安排,是中国革命历史选择的结果,各个政治机构的政治关系非常明确而且相当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巩固与党委、人大和政府这种固有的政治关系,同时又要创新它们之间的联结模式,优化其与党委、人大和政府进行政治协同的手段和策略,以更好地均衡和扩大人民民主,推动持续而广泛的人民民主。
(三)强化参政、协商、监督和团结四大政治职能
人民政协具有参政、协商、监督和团结四大政治活动和基本政治功能,它们也是人民政协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要抓手。人民政协的参政是人民谋利,协商是为民争利,监督是为民保利,团结是为民合利。人民政协的参政、协商、监督和团结其实就是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要进一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的工作,具体来说是要强化人民政协的参政、协商、监督和团结四大职能。要强化人民政协的参政职能,不要被动等待安排任务而要主动寻求作为,不要纸上谈兵而要和勤于调研,民意反映与建言献策要快、准、精。要强化人民政协的协商职能,须洞察事物主要矛盾,抓住各方利益及意见交集,按照有理、有利、有情、有节原则处理分歧,让人民的各种利益和意见都得到积极关注和恰当处置。要强化人民政协的监督职能,须秉持人民利益无小事的信念,要严格依法监督、依理监督,加强专业监督和联合监督,做到对人民之事明察至秋毫和监督无死角。要强化人民政协的团结职能,需要形成包容的氛围和多交朋友的理念,要积极向人民提供共享资源和塑造共同记忆,要搭建更多政治平台以拓展交流和沟通民意,要形成政治对话机制以增信释疑和化解分歧。当人民政协的参政、协商、监督和团结四大职能都成为动力十足的驱动轮,必然加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完善队伍、机构、程序、制度、作风五大政治建设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汪洋主席讲话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人民政协要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身必须具备强大的民主胜任力,要在坚持人民政协基本政治属性和章程基础上,从委员队伍、机构设置、议事程序、制度规范和工作作风等五个方面出发,进一步提升人民政协的组织智商和组织效能。人民政协不但要合理组建委员队伍,更要充分激活委员队伍,要让委员队伍中的“沉睡者”发挥应有作用,让更多的委员成为社会调研行家和社情民意达人。人民政协的机构设置除了强化党组建设外,还应注重结构优化和功能创新,在结构优化上要打破部门壁垒,凸显横向连接和机构协同;在功能创新上重视平台搭建和基地建设,以延伸和拓展机构效能。议事程序不能止于“就事论事”,应综合考虑效率、公正、激活和导向等目标,在事项设置和时序安排上遵循程序逻辑和顺序效应,达到既有效解决问题,又增强议事动能,还强化政治导向的整体议事效果。应通过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提升其规范化和稳定性水平,制度建设着重补漏、筛查和优化,应顺应情势需要增设新制度(如委员履职单位绩效转化制度),淘汰过时的、起阻碍作用的旧制度,优化那些还能起作用但有升级需要的制度。人民政协要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倡导既务实又灵活、既严谨又平易近人、既坚持原则又通情达理、既勤奋忙碌又轻松活泼的工作作风,达到促进人民政协国家治理效能和优化其政治民主形象的效果。
(五)整合思想、理论、文化、经验、对话、技术六项政治赋能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从未有过的开创性民主事业,人民政协要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这项伟大事业,需要整合思想、理论、文化、经验、对话和技术六项政治赋能。思想决定了方向和高度,民主和民主推进是高度思想性的事业,需要先进的思想来引领。人民民主的思想源泉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等老一批革命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思想,强调民主是建设而不是摆设,这些人民民主思想为人民政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直接而先进的思想资源,保证了人民政协的民主推进方向不偏离和有高起点。理论是对规律的科学揭示,民主和民主推进诚然具有意识形态性,但它们也是客观和有规律的社会事实,需要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人民政协除了自身要深化对民主特别是协商民主的科学研究外,还要吸纳一切从科学立场出发的民主理论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只有以关于民主的科学理论做支撑,人民政协的民主推进才会彰显成效,才能避免流于情感狂热或者止于思想冲动。文化是具有传承性和整体性的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态,它塑造了人们共有的心智图式和行为模式,民主及民主推进是一项触及民心并体现于他们行为的事业,因此人民政协的民主推进要以中国文化为根基,要找到中国文化与人民民主的契合点,充分利用中国文化对人民民主的支持力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如此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无异于逆水行舟并最终水土不服。经验是人类实践的结果,具有使人明智的效应。尽管人民民主的实践历史并不长,全过程人民民主还在启动中,但有限的人民民主实践还是积累了诸多成功的经验,而人类大量不那么成功甚至是失败的民主实践更是像一面镜子,启迪后来者警惕民主实践中的弯路与陷阱。对人民政协来说有丰富的民主实践的经验加持,其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无疑可以少走弯路,甚至可以尽快步入民主推进的快车道。民主应该具有对话性而不是攻击性,西式民主的最大局限恐怕不是它的虚伪性而是攻击性,因为攻击性让西式民主彻底狭隘化和僵硬化。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中,人民政协应坚持民主对话的立场而不是西式民主攻击的旧把式,只有这样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被极大地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才具有内在的权威禀赋而不止于所谓的话语权喧嚣。技术是人类生产力的核心,并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技术的最大价值是帮助人们到达自身所不能及范围和支持向未知世界的探索。在人民政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跨时空特性,拓展人民民主的形式和范围,同时严格遵守技术伦理,避免技术时代技术泛化和技术霸权对人民民主的扭曲和异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新发展,人民政协也已过了70周年而开启新征程,新发展与新征程的历史相遇,赋予人民政协新的历史使命,也使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坚实的实践支撑。历史最智慧的逻辑是,你引领我,我成全你,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民政协就是这样一种充满智慧的共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金佳绪.政协工作,习近平高度重视[EB/OL]. http://news.cctv.com /201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