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文史资料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先锋 ——深切怀念红军高级将领徐彦刚烈士
来源:政协   作者:政协   点击数:20251   日期:2017-07-10   字体:【

在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有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及光荣革命传统的市级重点中学—重庆市江北中学(1909年宣统元年成立,当时为“江北厅官立中学堂”,位于江北桂花街萧曹庙,后因故几经迁徙至水土)。校园绿荫如盖、人文氛围十分浓郁。从学校办公楼旁的道路往学生宿舍走,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草坪中一座十分庄严的雕像。这尊朴实无华而又令人肃然起敬的塑像,是学校为纪念为中国革命作出卓越贡献和牺牲的校友—红军高级指挥员徐彦刚烈士而立的。

 

在重庆走上革命道路

徐彦刚,原名徐兴华,1907年11月11日生于四川省开江县甘棠乡观音崖村一户农民家庭。民国初年,徐家由观音崖村迁入甘棠乡场上开商店,逐渐富裕。他五岁入私塾启蒙,勤奋好学,天资聪颖,深得老师赏识,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开江县立高小,学习刻苦,书画皆能,受到学校好评。1924年秋,徐彦刚从县立高小毕业后考入江北中学(1924年秋,学校更名为“江北县立初级中学”,简称“江北中学”),编入十四班学习,是学校当年录取的71名学生中为数不多的外地学生之一。

1924年,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深入开展,重庆成为四川大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重庆团地委”加强了对青年知识分子革命思想的宣传和对学生运动的领导。1925年,江北中学建立了CY(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6年学校成立的CP(共产党)组织,在当时简师班发展了一定数量的共产党员。党组织通过进步青年教师,开始有计划的向青年学生宣传介绍革命思想,深受学生的喜爱。  

进入江北中学后,徐彦刚受到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在校期间,徐彦刚等率领全班同学参加“重庆团地委”领导的震动全川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商船“德阳丸案”运动,“九七”纪念周运动以及声援“五卅”惨案的爱国运动等反帝反封建斗争。徐彦刚等七名学生还曾遭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后来,反动当局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在江北中学教师赵秉兴的保释下才释放了徐彦刚。

徐彦刚不顾家庭强烈反对,决心追求真理。为了实现“把一切贡献给寻求光明的事业”的远大理想,1926年春,徐彦刚考入吴玉章、杨闇公创办的位于重庆大溪沟张家花园的中法大学四川分校(学校以完全以培养“预备与军阀决斗的人才和工具”,“造就革命的、为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的人才”为办学目的,主要招收各地进步学生)。学校的教学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他们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情,使徐彦刚信仰马克思主义,更加积极投身火热的革命活动。不久,徐彦刚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参加党创建人民军队的武装斗争

1926年冬,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来四川招生,经党组织同意,徐彦刚同罗瑞卿、赵一曼等一道以优异成绩考取,编入军校预科第六期学习。

当时的武汉军校,虽然蒋介石是校长,但实际领导权却掌握在共产党人手里。恽代英任政治总教官,陈毅做政治工作。中共中央军委还经常拍聂荣臻利用节假日,在武昌小学召开军校党员、积极分子会议。军委书记周恩来也给军校党员作过政治报告。徐彦刚无产阶级政治觉悟提高很快,军事方面的学习成绩也十分优异。他还与军校其他同学一道积极参加了武汉各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集会游行以及收回英租界的斗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徐彦刚又和同学们一道积极投入反蒋活动。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前夕,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接到中共中央命令,开赴南昌参加起义。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编成军官教导团,徐彦刚和教导团其他成员一起乘船前往南昌,行至九江,被已经站在汪精卫一边的新军阀张发奎缴械。徐彦刚和一部分成员被扣留在在九江第四陆军医院附近一块空地上宿营。他与七、八个成员趁夜深人静,溜出宿营地,向南追赶起义军。在到达高安后,恰遇党所领导的平江、浏阳等县的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即二十军独立团)在此休整,他们便加入了这支队伍。这支队伍从高安出发至铜鼓,休整将近一月时,领导秋收起义的中共中央特派员毛泽东从安源来到了二十军独立团。9月9日,徐彦刚随独立团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底,徐彦刚参加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他以充沛的革命热情,出色地参加了部队的整训工作和发动群众打土豪的斗争,深得毛泽东的信任。10月秋,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毛泽东特委派徐彦刚、游雪程、陈伯钧到袁文才部工作,委派何长工到王佐部工作,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帮助练兵,物色和培养干部,为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基础。徐彦刚担任袁文才部的副连长、连长等职,想方设法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献计消灭了与袁、王部队不共戴天的大敌—驻扎在永新县东乡拿山国民党民团司令尹道一的队伍,击毙了尹道一,逐渐消除了袁文才和王佐的戒心和疑虑,使得袁文才和王佐对毛泽东的队伍心生佩服,主动下山迎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在一切条件成熟后,1928年2月,袁文才、王佐两部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徐彦刚任团参谋长。

 

 

革命战争中屡建奇功

红色根据地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锤炼着徐彦刚,使他成长为一名高级指挥员。

1928年5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徐彦刚所在的第二团改为红四军三十二团,徐彦刚任参谋长。1929年1月,徐彦刚和红五军五纵队司令员李灿率部打败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会剿”,并获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这首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就是为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作。

此后,徐彦刚调任宁冈县赤卫大队大队长。年底,调任莲花县赤卫大队大队长。参加了第三次反“会剿”的战斗。随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0年10月,蒋介石先后调集十万兵力向中央苏区进逼,开始对我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围剿”。12月底,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率师部及两个旅向龙岗进逼。红三军担任正面攻击龙冈之敌的任务。担任红五军团红三军第九师师长的徐彦刚与政委朱良才(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率部从正面攻占张辉瓒的指挥部,与兄弟部队一起全歼该师师部另外两个旅,并生俘张辉瓒。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岗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毛泽东作在欣闻龙冈之战大捷的当晚,一气写成了这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上半阙。

 1931年10月,黄公略军长牺牲后,徐彦刚任红三军军长。1932年3月,红一、三、五军团改编,徐彦刚被调往红五军团,仍任红三军军长,率部在漳州及南雄、水口等战役中猛冲猛打,屡建战功。8月,在红一军团攻打兴国、宜黄的两次攻坚战中,指挥第三军担负强攻城门任务,他身先士卒,指挥部队同敌人拼死冲杀,重创守敌,连克两座城池。

1933年1月,徐彦刚升任红一军团参谋长。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作战中,他先是与红一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指挥两个师以迅猛的动作歼灭于第五十二师师部及两个旅,接着,又指挥部队将敌第五十九师残部歼灭于登仙桥,活捉敌师长陈时骥。继而在草台岗战斗中,率红九师采用中间突破战法,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歼敌第十一师大部和九师一部,毙敌第十一师师长。6月,在红一方面军进行的整编中,调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10月,徐彦刚调任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到职后,立即指挥红十六师等部抗击敌人对该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

1934年,徐彦刚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5月,红十六师师长高咏生牺牲后,徐彦刚又兼任该师师长。同年六七月间,红十六师在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下,遭受严重挫折,全师仅余一营兵力。徐彦刚在中共湘鄂赣省委会议上检讨了与敌人“拼消耗”、“打硬仗”的错误。此后,徐彦刚积极倡导和组织恢复红十六师。11月,他毅然离开省军区机关所在地,奔赴鄂东南前线,率领新恢复的红十六师开展游击战争。不久,在崇阳、通城间的老虎洞战斗中,身负重伤,伤愈后,他又重返前线,指挥红十六师连战连捷,仅在崇阳大源洞桥一役中,就歼敌第五十师第三OO团两个半营,击溃4个营。敌人调集重兵向红十六师逼近,扬言要“活捉徐彦刚,消灭十六师。他率部在虹桥设伏,歼其1个团,俘敌500余人,极大地振奋了湘鄂赣边军民坚持斗争的信心。

 

英勇牺牲英魂长存

1935年6月,国民党调集60多个团的兵力对湘鄂赣党政军机关及红十六师实施大规模的“清剿匪”。徐彦刚立即与省委书记傅秋涛组织党政军机关及部队分三路突围。徐彦刚率红十六师第四十六团于7月中旬突过麦市河,拟把靖安、奉新一带开辟成新的游击区。途中,他不幸身负重伤,在把部队交给团政委明安楼后,他带领警卫员和卫生员到永修县云居山养伤。9月22日晚,徐彦刚不幸被急于向国民党邀功请赏的开杂货店的歹徒黄盛彬三兄弟凶残地杀害,年仅28岁。

徐彦刚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党的事业做出的贡献却是十分卓越的。1937年,朱德在给徐彦刚的弟弟徐兴蔚的信中写到:“徐彦刚同志的牺牲,为本党一重大损失”。

《聂荣臻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军团原先有一个好参谋长徐彦刚同志。徐彦刚和黄公略一起工作过,黄公略赏识他,说他做参谋工作,当指挥员都行,文武全才。后来二师缺师长,军委又命令徐彦刚到二师任师长,他在二师当师长也很出色。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他被调到湘鄂赣任司令员。”1982年5月,聂荣臻在给刘新屏的信中写到:“徐彦刚是位好同志,一贯作战勇敢。工作积极,功勋卓著。”

今年,时值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徐彦刚烈士诞辰110周年,特以此文深切怀念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徐彦刚烈士。(郭肖)